top of page

​禪修資訊

"禪修是心靈的運動,人人都需要。"
- 佛光山開山祖師 星雲大師

禪修
​第一段

禪修
第二段

禪修
第三段

禪修
​第四段

禪修
第五段

​禪修 第一段

近年來,禪修的風氣從東方吹向西方,從寺院走向社會,為繁忙緊張的現代生活開闢一帖清涼劑。對於生活在緊張、忙碌的現代社會中的人們而言,每天能靜坐幾分鐘,甚至到寺院參加禪修活動,是重新出發,邁步向前的重要力量。

有人說,禪的起源是在靈山會上,佛陀拈花,大迦葉微笑。其實,佛陀固然藉此將禪付囑大迦葉,但禪並非佛陀特意要給大迦葉的,而是大自然給予每一個人的禮物。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之理,它也不是佛教所專有。人間到處充滿了禪機,大自然中,一花一木,一沙一石,無不具有禪的妙趣。

禪是照亮人類前途的明燈,是聯繫你我、內外的橋樑。禪是社會的、大眾的,禪師與禪師之間,以心傳心,燈燈相續,在禪宗的歷史上,留下多少傳法的佳話。

現代的生活是複雜的、紊亂的,我們需要禪定來安頓浮盪不定的身心;二十世紀以來,工業化的浪潮席捲全球,機械化的生產加快生活的步調,物質的增產刺激人們享受的欲望。人們在科技、物慾的驅使下,生活得緊張而忙碌,已經忘卻自己,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愈來愈嚴重。感官的過度享受,使精神日趨萎靡,虛無、失落,成為這個時代的感嘆。禪,實在是現代人精神生活的良方。

​禪修 第二段

 一、禪修的態度
禪修,不是只為個人的,禪修者要具有菩薩的慈悲心,發大願心,不可存有自利,甚至只求自我解脫的觀念。因此,禪修者應具有以下態度:

要自我觀照,反求諸己。  
要自我更新,不斷淨化。  
要自我實踐,不向外求。  
要自我離相,不計勝負。

走進禪堂,就要將一切放下,以「平常心是道」的態度來接受禪的訓練,遵守禪堂的規矩,不可標新立異,不可特立孤行,要求方便。要培養慈悲心,有慈悲心的人,性格比較柔和,容易入禪。要存正念,遠離顛倒妄想,即使有過失,也要能及時懺悔,改過遷善。要少攀緣,飲食知節量,生活有規律。要有信心,相信自己有佛性,相信指導者,相信佛法僧三寶。

二、禪修的好處
禪,是一朵花,能芬芳整個世界;禪,是一盞燈,能照亮人類的前途。禪,是智慧,是幽默,是真我的心;禪,是我們的本來面目,是人類共有的寶藏。禪,是古老的精神修持方法,也是現代人快樂的泉源。禪,能擴大我們的領域,能堅定我們的意志,能增強我們的健康,能提高我們的智慧,能調和我們的精神,能改造我們的習氣,能磨鍊我們的心志,能增強我們的記憶。

禪修,能減少煩惱,能改變觀念,能與現實契合,能將矛盾、對立的世界統一。禪修,能讓我們擁有行雲流水般的逍遙自在,能讓我們擁有「榮華富貴不看在眼裡,功名祿位不放在心上」的淡泊超然,能讓我們擁有「花開花謝,不執著;月圓月缺,不計較」的灑脫曠達。禪修,能讓我們看破、放下、自在,能讓我們獲得解脫、自由。禪修的好處,說之不盡。

​禪修 第三段

禪修,可以增加我們慈悲的胸懷,可以增加我們般若的智慧,可以增加我們菩提的力量,可以體證物我一如、生死不二的境界。禪修,可以讓我們去除煩惱,可以讓我們減少恐懼,可以讓我們不再生起生死的怖畏。禪修,可以讓我們集中意志力,可以讓我們產生般若智慧,可以讓我們任性逍遙,隨緣放曠。禪修,可以讓我們隨心滿願,所求自然。禪修,可以讓我們獲得禪悅法喜,可以讓我們獲得無量三昧,可以讓我們獲得無量功德。

禪修的功用

  1. 袪除煩惱
    現代人生活緊張,精神壓力沉重,禪修可以讓我們了知萬法皆空,可以讓我們認識平等自性,可以讓我們淨化身心,可以讓我們強化意志,可以讓我們獲得安心,可以讓我們增加自信,可以讓我們減少煩惱,可以讓我們去除執著,可以讓我們擴大胸懷,可以讓我們明白因緣,可以讓我們拋棄妄念,可以讓我們提起正念,可以讓我們獲得無住生心,可以讓我們獲得自在解脫。

  2. 強化體魄
    經云:「心生則種種法生。」現代醫學證明,人類的許多疾病,大都來自貪欲、瞋恚、愚痴等煩惱。禪修可以讓我們性情平和,氣息綿綿,可以讓我們清心寡欲,少病少惱,可以讓我們血液循環,新陳代謝,可以讓我們法喜充滿,禪悅為食,可以讓我們身心健康,長命百歲。

  3. 提升道德
   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,物質豐富,但是人心不古,世風日下,禪修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道德,可以幫助我們變化氣質,可以幫助我們了知因果,可以幫助我們棄惡向善,可以幫助我們昇華人格,可以幫助我們完成自我。

  4. 增進快樂
    佛陀曾說:「禪修能使人獲得世間上的禪悅法喜。」禪悅法喜是從禪修中所產生的快樂,這種快樂不是從外境感官所得到,而是從內心自然湧現,這種快樂是世間上的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五欲之樂所不能比擬的。只要勤於禪修,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禪悅法喜。

​禪修 第四段

一、開顯智慧

《楞嚴經》說:「攝心為戒,依戒生定,依定發慧。」禪修可以安定身心,可以增長智慧,可以開發自性,可以提升人格。有了禪修,可以獲得尊重,可以獲得自在,可以獲得圓滿,可以獲得神通,可以獲得法喜,可以獲得智慧,可以獲得靈巧,可以獲得神通,可以獲得力量,可以獲得慈悲,可以獲得無我,可以獲得心安,可以獲得法樂,可以獲得禪悅,可以獲得無量功德,可以獲得無量三昧,可以獲得無量智慧,可以獲得無量法財。所以,禪修是福慧雙修的法門。

二、見性成佛

佛陀成道時曾說:「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。」禪修可以去除煩惱,可以去除妄想,可以淨化身心,可以內外平靜,可以契入涅槃,可以見性成佛。所以,禪堂又稱「選佛場」,只要我們肯下工夫,就能見性成佛。

三、禪修實踐

正如如淨禪師所說,禪修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身心,不必燒香、禮拜、念佛、懺悔、誦經,只要打坐即可。在禪宗傳統中,禪修並不意味著深思熟慮,更不是空白地坐著。
坐禪不同於誦經、拜佛。禪修者必須拋開一切世俗現象,不被憂慮和懷疑所動,將禪修視為最偉大、最至高無上的快樂教導。禪修就像回家,安穩地坐在自己的法性座位上。在禪修中,呼吸如同十方諸佛,自由遨遊於法界之海。
要實現坐禪解脫身心的目標,必須從分別念的迷惑中解脫出來;甚至佛與覺悟的世界也必須洗淨無痕。在古寺的寂靜與繚繞的香煙中,禪師們坐禪,一炷香接一炷香地燃燒。他們畢生致力於坐禪,以止息迷惑和身心的躁動為目標。他們希望通過無盡的禪修來淨化心靈,融入無限的時空,達到超越覺悟與迷惑的自由解脫。如果你想享受這種禪悅,就必須實際去坐禪。只有喝水的人才知道水是熱是冷,禪修也是如此

​禪修 第五段

有經驗的禪修者無論在森林溪邊、山洞或墓地,都能進入禪定;但對於初學者來說,最好選擇遠離外界噪音的室內場所,這樣效果更佳。室內光線應適中:太亮刺眼,太暗易昏沉。最好在室內放置佛像,以便燃香供養,作為靈感來源。坐禪時應避免坐在風口,以免感冒。坐禪前還應注意飲食和衣著。飯後至少一小時內不宜坐禪,因為此時血液湧向胃腸,容易昏沉。不宜過飽或過餓,七、八分飽最佳。衣著應寬鬆、舒適、柔軟,以促進血液循環。充足的睡眠也能防止坐禪時睡著,浪費寶貴時間。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後,便可開始坐禪。禪宗中,坐禪一般分為三個階段:(1)調身,(2)調息,(3)調心。

bottom of page